地勘集團以勘查“加速度”撬動資源“深突破”
發布日期:2025.08.05綠山環繞間,一間白色房屋安然佇立著。門內,檢測人員正俯身快速處理剛從鉆機套管中取出的巖心樣本,儀器的嗡鳴與窗外的鳥鳴交織成獨特的“勘查交響曲”——這是地勘集團設立的首個野外快速化驗設施。為實現巖心快速分析,地勘集團把化驗室搬到勘查現場,為勘查決策搶出關鍵先機。

“分秒必爭”是地勘集團2025年勘查事業的鮮明底色。上半年,作為集團資源供給的“主力軍”,地勘集團始終錨定“勘為用、探為采”的導向,在資源勘探的賽道上全力沖刺。這種與時間賽跑的勁頭,是地勘集團刀刃向內,開展效能革命的生動注腳,為上半年勘查成果的超額兌現筑牢了根基。
盛夏七月,洮河北岸的岷山之上,24臺鉆機猶如整裝列陣的鋼鐵巨人,轟鳴不休。甘肅岷縣溝麻背金礦項目現場,“揭榜掛帥”競聘上崗的項目負責人盧圣祥正拿著圖紙與技術人員蹲在鉆機旁交流:“我們要搶時間、拼效率,讓成果提交得更快更好!”這是地勘集團2025年一季度啟動“揭榜掛帥”機制后的生動寫照——通過公開競聘組建12支重點勘查攻堅團隊,一場覆蓋多省區的勘查會戰就此打響,目標直指“單位時間勘查成果最大化”。
為確保會戰高效推進,地勘集團推行“一線工作法”和“集中會診機制”,以管理重心下移打通執行堵點,以專業智慧力量破解技術難關。班子成員下沉督導抓進度,將辦公室搬到勘探一線,通過高頻次現場督導、動態化進度跟蹤,把責任壓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既確保鉆探施工按計劃全速推進,又能第一時間破解設備調配、人員協作等難題,讓“勘為用、探為采”的理念落地生根。針對隱伏礦體勘查、深部找礦等技術瓶頸,邀請集團內外專家深入項目“開良方”,以技術研討碰撞思維、打通卡點,為勘查進度的穩步提升和找礦突破的精準實現提供了堅實保障。

多維舉措下,會戰效應立竿見影。上半年,地勘集團以雷霆之勢跑出勘查“加速度”,累計新增金金屬量18.87噸,完成全年探礦計劃的67%。各重點勘查項目均交出“超預期”答卷。甘肅溝麻背項目24臺鉆機集群作業,完成計劃鉆探工程量的84%,新增金金屬量2.53噸,向著年底50噸目標全力沖刺;新疆騰龍嶺項目鉆探完成率超55.33%,新增金金屬量9.53噸,年底有望沖擊30噸大關;內蒙古鐵力根臺項目現場,銀礦資源量在鉆機轟鳴中持續攀升,上半年新增銀290噸,金0.6噸,折合黃金當量4.3噸,朝著“千噸銀礦”的目標穩步邁進。
速度背后,是創新引擎的強勁驅動。《膠東西嶺金礦深部勘查與增儲示范》科研成果榮獲“2024年度中國黃金協會科技獎特等獎”,為深部找礦提供“金鑰匙”;12項科研項目精準布局,其中國家重點研發3項、省重點研發1項,讓科技創新與找礦需求同頻共振;與歸來莊、萊西金礦合作開展《魯西平邑-沂南一帶金多金屬成礦規律研究與找礦預測》《山東招平帶南段成礦規律研究與潛力評價》等項目,勘查“靶向性”愈發增強;“礦產勘查全流程數字化平臺建設項目”如火如荼,逐漸將人工智能引入礦權研判及成礦預測,預計今年底可初步實現礦體智能識別,將為勘查效率提升和成果突破注入更強動能。
根深者葉茂,基實者勢雄。科技創新的持續深耕,既為上半年的突破積蓄了勢能,更讓接下來的沖刺有了堅實底氣。
步入三季度,在地勘集團遼闊的勘探版圖上,鉆機轟鳴正急,捷報頻傳可期,奮斗的熱潮愈發熾烈。這支資源保障“主力軍”正以更快的勘查速度、更實的增儲成果,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筑牢最堅實的資源根基。